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然而,察举的标准是道德和学问。

        这两样东西在农业社会,几乎必然被垄断在有产阶层,也就是地主阶级手中。只有无需从事生产劳动的家庭,才有余力让子弟读书、修习儒家经典、积攒名声。于是,官僚的选拔源头,就开始向地主阶层倾斜。

        所以并不是官僚天生倾向于地主,而是在汉代,只有地主才能当官。

        而在地主当官之后,为了保持自己本阶级的利益,又会倾向于将儒家经典设为做官的重要途径。经学成为官学,研究经学就是研究做官的学问。经学世家开始出现,他们通过学术垄断,进而实现了对官僚选拔环节的隐性控制。

        谁家掌握了最权威的经学解释,谁家的子弟就更容易被察举。

        那个阶层,那个类别的子弟在官场上占据了优势,自然就会将所有的经义,所有的律令都解释成为有利于自己阶层,自己类别的意思……

        至于真相……

        不是还可以抛开真相不谈么?

        就像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不对呢?

        对的,但是经济基础又是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