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国债有4.5%~6%的收益率,而银行定期的年利率高达三点。珍妮若有一千英镑的遗产傍身,无需复杂的金融操纵就能靠着50英磅的年息舒服度日。

        要知道在十九世纪的中期,一百英磅的年薪就已经步入伦敦中产,而简.爱做家教的年薪也不过是三十英镑。只要珍妮不继续摆乡绅阶级的淑女架势,就能依靠一千英镑的本金混吃等死到下个世纪。

        然而现实永远都是这么扎心——珍妮的母亲生前挥霍了所有嫁妆,父亲除了维持乡绅的基本排场还试图经商,屡战屡败,所以留给珍妮的动产有且只有一百英镑。

        而这不是凄惨的。

        最凄惨的珍妮今年只有十七,所以按照英国的法律,她得找个亲戚监护她至成年……而且这时的成年线是二十一岁。

        按理说在继承伯父的不动产后,珍妮的堂兄应该庇护这个堂妹,可是作为有口皆碑的体面人,他既不想把这堂妹送去昂贵的寄宿学校,也不想让邻里蛐蛐自己虐待伯父的独女。

        为了甩掉珍妮这个吞金的累赘,堂兄想了一条毒计——他为珍妮“精挑细选”了不要嫁妆的体面绅士。说是绅士,但是年纪足以去做珍妮的父亲,而且还瘸了条腿,与亡妻有个十岁的女儿。

        旁人若是想说什么,堂兄也有“珍妮是孤女”,“对方有着高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理由搪塞。

        当然,堂兄也没把事做绝,“你若不想嫁给对方,就去巴黎投奔亲戚。”

        珍妮的母亲是法国人,能在第二次反法联盟时给嫁到英国的女儿准备三千英镑的嫁妆就足以说明她家是有一定地位,搞不好那博林先生还是托了“科西嘉的矮子”的福才上娶到了珍妮的母亲。

        虽然在嫁到英国的这几年里,珍妮的母亲跟娘家的联系寥寥无几,但是就像莫泊桑的里写的那样,只要没有亲眼见到于勒叔叔,大家都还相信他有几分本事。更别提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保王派与共和派、拿破仑的支持者你方唱罢我登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在权力的空隙悄然冒头,连已经遭到波旁驱逐百年的胡格诺派都试图回来争取权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