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寺就更加厉害了,虽然建寺的时间比灵泉寺晚,但唐宋明三朝都是皇家敕名修建,寺内有两件国宝级文物,一件是宋真宗亲敕的“御敕广利禅寺观音宝珠印”,一件是明武宗亲敕的“四国文玉印”,在全国都独此一份。
因为寺庙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克幽,乃皇亲嫡系,因此广德寺还获得了一项”殊荣”,那就是天下寺院迎奉圣旨都是在出庙十里的山门处,而广德寺却是直接在寺内接圣旨,地位可见。
既然有三女儿的传说,小女儿还是在南海普陀山得道,历朝历代也都认灵泉广德两座寺庙为观音道场,诸多线索贯穿起来,就让遂宁的文化人兴起了打响“观音故里”牌的想法。
这年头“名人故里”,“名人故居”也成了地方推介能打的有限几张牌,大家对本地的“潜力”挖掘得都挺厉害,因为冕宁有了成功经验,也就成了各地“取经”的对象,有时候冕宁方面也会找到周至这个始作俑者,咨询怎么回复
人家,所以周至也知晓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幕”。
那个故事是记录在广德寺的一块石碑上的,其实客观来讲,那个“兴宁国”,“庄严王”,妙因妙缘妙善三姐妹,周至觉得更加像是一个寓言,寓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
不过这个事情也完全可以掰扯,因为“观音”这个概念本来就可以不是指人,不是指菩萨,而是一种“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概念”。
这个概念在历朝历代的敕封敕建,从古到今当地居民的传说,风俗,聚会中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验证,让这个概念得以生成,壮大,流传......从这个意义来讲,将遂宁定义成“观音故里”,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
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屎一撅,麻三斤”,佛如是,菩萨也如是,具备这样的认知,方才可以入得佛门。
所以这个观音故里,就是争也可,不争也可,只看人的需求。
刘妈被周至的胡说八道逗得直乐,她是知道自己家乡对观音的诸多风俗的,比如乡镇每年定期都会举办的“观音生”,“观音会”,在家乡的时候每年也会去几个大寺烧香还愿,不过却也不知道周至所讲述这些故事,不知道自己
从事的佛会后面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虽然有些懵懂,但是心里也不觉升起一种感觉,这样的感觉从老麦这种理科人身上往往是感觉不到的,那就是“学问人本来就该是这个样”的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